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台灣氣候高溫潮濕,屬於黴菌好發的環境,環境因素的感染的風險會較其他高緯度國家高。 如果你發現身上有「不規則的紅腫」甚至「皮膚出現鱗屑、皮屑」,剛好最近有跟貓咪接觸,那可能是得了貓癬!
別緊張,台大獸醫Dr. Cin馬上帶你快速瞭解:
貓皮黴菌病也有人稱呼為「貓癬」或是「錢癬(ringworm)」。
「貓癬」是一種在貓咪的皮膚上遭受"真菌"感染的疾病。其傳染力非常強,只要一隻貓咪得到貓癬,將可能同時傳染給其他動物包括人類!大約有20%的貓咪是皮膚黴菌的帶原者,但是並不一定會發病。從貓咪的年齡、健康狀況、免疫系統、裸露的皮膚表面狀況、美容習慣和營養等都是帶原或感染皮黴菌的因素。當貓咪的身體狀況變差或是免疫力低下的狀況,皮膚黴菌會突破防禦而感染出現病徵。
這些族群因免疫力較差特別容易感染,因此要多注意營養的補充。
病原是表淺層的黴菌,最常見的黴菌是Microsporum canis,通常98%都為此,這種黴菌很容易在環境中傳播,並經常感染人。而Microsporum persicolor、Microsporum gypseum與Trichophyton屬的黴菌感染也可能發生。黴菌主要是通過與感染的貓和受污染的物體(例如家具或美容工具)接觸而傳播給人們。
皮膚患處可能是局部、多發性,或全身性都有可能。最常見的部位是面部,耳尖,尾巴和腳。
獸醫師將會透過皮膚檢查,包括刮皮取樣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查以及黴菌培養等方法。黴菌培養患處的毛與皮屑是最準確的診斷方法,但是可能需要三週的時間才能得到結果。也可以透過紫外線燈/伍氏燈(Wood's lamp) 照射,在波長365nm下約有30%-40%在特殊頻率下能“出現螢光反應”,得到的陽性結果可以早期診斷,但結果並不總是可靠的,仍需要通過黴菌培養進行驗證。
獸醫師會在診斷後開立抗黴菌藥的處方,這些藥物可能是外用藥劑,包括藥用洗劑、藥膏、液劑都有可能,也可能是口服藥物(像是:抗真菌藥/抗生素)。很多飼主擔心口服藥會損害肝功能,但獸醫會依照病症嚴重程度來判斷合適的劑量,有必要的話還是依照獸醫建議,別擅自停藥。
獸醫師很可能會建議要把貓毛剃光,特別是長毛貓或是全身廣泛性黴菌感染的時候。若要自行剃毛,需選擇容易清潔消毒的環境來進行,並且避免剃毛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傷口,免得病菌擴散其他部位。
貓咪的生活環境也需要徹底清潔、消毒,無論是貓屋或貓咪常接觸的用具,並維持環境的通風及整潔,同時避免您自己和家人感染黴菌。
【本文由台大獸醫暨營養科學專家Dr.Cin撰寫】
▍資料來源
▍延伸閱讀
|版權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、改寫、或做商業用途|
━
需要進一步協助嗎?
Oh!Pet團隊提供LINE一對一專業諮詢服務
產品全系列
了解更多,Oh!Pet犬貓天然營養配方全系列